导航菜单
首页 » 澳门热门资讯 » 正文

发小儿和正阳门,澳门一肖一码100准免费资料 还是老的好|京华物语

北京既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,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。这里总会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。公园里,就着清晨第一缕阳光,老人将鸟笼挂在树枝上,悠然欣赏着婉转的鸟鸣;胡同口,青年麻利儿地装好刚出锅的油条,急匆匆地赶路;社区广场上,夕阳西下时,老年舞蹈队已经装备齐全,挥着大红扇子跳着广场舞……这些生活碎片无不洋溢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、颇具北京特色的活力。2024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大全   
作为“手绘北京”的一个分册,《得闲了,玩儿遍北京》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和休闲娱乐方式。金壁辉煌的故宫,蓝天映照下的天坛,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,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,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,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……
以下内容节选自《得闲了,玩儿遍北京》,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。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。
《得闲了,玩儿遍北京》,袁小茶 文,刘天羽 徐翔宇 张伊聪 绘,刘海乐 译,中国画报出版社2024年6月版。
去正阳门城楼,
哼一首《正阳门下》的小调儿
正阳门是许多“老北京”的童年记忆。《前门情思大碗茶》里,阎肃先生作词的“我爷爷小的时候,常在这里玩耍。高高的前门,仿佛挨着我的家……”是20世纪“30后”那辈人的童年;到了电视剧《正阳门下》,和发小儿踩着自行车骑过正阳门,是“60后”的童年。再到如今,随着北京老城区大杂院的不断腾退,正阳门一带的原住民是越来越少了。四九城日新月异,“高高的前门,仿佛挨着我的家”——那时的歌词还保留着北京小曲“说似唱、唱似说”的音调特点,歌词像是唱,也像是北京话的念白;而如今北京小曲《探清水河》被青年相声演员“翻唱”火了——之所以火,是因为用了流行歌曲的唱法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听觉记忆,也有一代人的NewBeijing(新北京)。若天气正好,不如去正阳门城楼,歌儿或许是新的好,但发小儿和正阳门,还是老的好。
去宣南文化博物馆,
找找记忆中的“南城印象”
如果您去牛街吃涮羊肉,饭后数了数空盘,算了下“卡路里”,又觉得愧对减肥计划,可以往北走几百步,到宣南文化博物馆去看看展——各个展厅加起来逛上半天,又长知识又消食了。宣南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是长椿寺——明万历年间的古建,现在改成了博物馆。“长椿寺”曾是当年的“京城首刹”,万历皇帝为生母李太后所建,并亲自赐名“长椿”,取健康长寿之意。如今的宣南文化博物馆,成了一家既是文物,又拥有户外及室内展场的文化博物馆。宣南文化博物馆,顾名思义,是老宣武区的南城文化。南城文化都有啥?我们熟悉的大栅栏、菜市口、琉璃厂、天桥、会馆……都算是南城文化。梨园行里的谭鑫培、杨小楼、梅兰芳、马连良……都属于南城。老北京“贵东城,富西城,破破烂烂是南城”,民间手艺、老行当、小吃,多在于此。没有南城,老北京的风味儿就少了一半儿。去看看吧,要是看饿了也没关系,再回牛街吃顿点心。 澳门天天开彩好正版挂牌     
去明城墙遗址公园,
比比哥们儿交情
北京城完整的城墙,如今看不到了。历史上明城墙全长约25公里,自打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就开始修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那现在还能摸到明代城墙的砖吗?有一个地方可以——崇文门东大街的明城墙遗址公园。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.5公里,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,是仅存的一段,也是北京城的标志。如今这段珍贵的明城墙已开辟成公园——别小看这个公园,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,当年光是拆迁腾退居民和办公单位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。如今,明代金戈铁马不再,最常见的是晨跑的大爷大妈,守着当年明城墙的寂寞。老北京话说“瓷实”,不如咱也去明城墙遗址公园,摸摸当年的砖,比比哥们儿交情有没有城砖“瓷实”?连退休后的“组团养老”生活我都想好了——每周一三五沿着城墙晨跑,二四六在城墙下戴着耳机听周董的歌跳操。啊?……距离退休还有至少35年。没事儿,城墙塌不了。
去潞河中学,
看一次天空中的鸽子
北京的重点中学“哪家强”?虽然论“鸡娃”,谁也“鸡”不过海淀名校,但如果论“古董建筑”中学校园,偏安通州的潞河中学绝对堪称第一——清华和北大虽有成批晚清民国古建,但清华附中和北大附中并不在“核心古建群”中。别人家是“校园里边藏古董建筑”,潞河中学是“古董建筑里藏校园”——我们随便数一数:卫氏楼建成于1902年,谢氏楼始建于1903年,文氏楼建成于1922年,潞友楼建于1935年,连饭厅都建于1919年……宿舍院里还藏着“协和书院教士楼”,这是1903年用“庚子赔款”兴建的,“协和书院”即潞河中学前身。整个校园占地300余亩,是北京市校园面积最大的中学。有机会可以来转转,最好赶上秋天落叶飘零时——不仅能拍片儿,还能问问手拿扫帚正在扫各班分摊面积,但似乎永远扫不完“卫生区”的娃娃们:幸福不?
去会贤堂,
体验“北京八大堂之一”
如果您在什刹海一带,可以去前海北沿的会贤堂一看。会贤堂的旧址曾是北京“八大堂”之一,前身是光绪十六年(1890)大学士张之洞的家厨王承武开设的“会贤堂饭庄”——王氏是山东人,会贤堂最初也是鲁菜打底。会贤堂有什么可看的呢?在这里可以凭栏眺望什刹海。曾经在此吃饭的人,如今名字都如雷贯耳:摄政王载沣曾在此讨论“军国大事”;溥仪曾派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在此专门宴请徐世昌、熊希龄、靳云鹏等人。能在会贤堂唱堂会的演员,在当年也是一等一的“角儿”:京剧演员王瑶卿、杨小楼、梅兰芳、余叔岩等在此有过表演。如今斯人已去,原址仍存,凭栏眺望这片什刹海,诉说着一段京华烟云。
去京华印书局,
体验一回北京唯一现存的木质导轨电梯
如果您路过虎坊桥一带,除了去看湖广会馆,还可以去虎坊桥北口,看看大名鼎鼎的京华印书局旧址。京华印书局的前身可太有名了,建于1920年,前身是光绪年间清宫官办的撷华书局,由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强学会改组而成。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接手,改名为京华印书局,在1949年以前,故宫博物院的画刊,还有清华、北大等学术机构的书刊都曾在这里印刷,一度是民国时北京最大的出版印刷机构,属于当时的“印刷界黑科技企业”。如果您站在马路口斜对面看,整个的建筑斜视如一艘船,也被称为“船楼”。里边的木电梯特别值得一提——这是当时北京唯一一部木制导轨电梯,也是北京唯一现存的木质导轨电梯,如今还能正常运行。为什么要装电梯?搬书太沉啊!
去彩和坊24号院书院,
在“李莲英宅”的抄手游廊里迷一次路
“大太监李莲英”——是许多人提到晚清史,最耳熟能详的名字之一。哪怕是问路边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没念过几年书的老太太,她可能不知道恭亲王奕䜣,但肯定听过慈禧太后和李莲英。李莲英的宅子在京城有好几处,彩和坊24号是其中确切可考的一处。为什么要在这儿建宅子呢?地理位置好,挨着颐和园和圆明园——从彩和坊到颐和园,三公里多一点儿;到圆明园更近,不到三公里。四合院保存得很好,里边真有从圆明园搬来的太湖石,抄手游廊像是一下子梦回晚清。现在是书院,可以来这里坐坐,点杯茶。
去礼王府花园,在“海棠院”内后花园约个闺蜜小聚
北京老话有句劝人方:“只见过王府换主人,没见过塌了的王府”。此“礼王府花园”,非西城根南街的“礼王府”——一个在西城,一个在海淀,差了十三公里。这两处都归属于努尔哈赤次子、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礼亲王代善一脉。亲王的儿孙后代越来越多,康熙年间,就在海淀区苏州街一带另开了一处“礼王府花园”,占地五十多亩。到了民国年间,旧王孙衰败,宅子就卖给了声势赫赫的同仁堂乐家,更名“乐家花园”,园内遍植西府海棠,雅称“海棠院”。直至如今,亭台楼榭、小桥流水、假山湖泊都在,只不过换了主人,更名为“白家大院”,里边有宫廷下午茶和中高端餐饮,若得海棠春色几许,可以在园内和闺蜜小聚,用一次下午茶。
原文作者/袁小茶
插图/刘天羽 徐翔宇 张伊聪
摘编/何也
编辑/王铭博
导语校对/穆祥桐


二维码